春分,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。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每年公歷大約為3月20日左右,太陽位于黃經0°(春分點)時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,南北半球季節(jié)相反,北半球是春分,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。
詞解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當九十日之半,故謂之分。秋同義。”《春秋繁露·陰陽出入上下篇》說:“春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”
物候特征
春分一到,百花爭艷,正是風和日麗、萬紫千紅的好時節(jié)
春分分為三候:
一候玄鳥至
“玄鳥”指燕子,春分而來,秋分而去
此時也飛回北方
二候雷乃發(fā)生
春分后五日,陰陽相薄為雷
古人認為,雷為陽氣之聲
春分后出地發(fā)聲,秋分后入地無聲
三候始電
“二候”之后再五日,打雷時會有閃電出現(xiàn)
春雨綿綿之外,平添了幾分氣勢
飲食養(yǎng)生
春分節(jié)氣時人體血液也正處于旺盛時期,激素水平也處于相對高峰期,此時易發(fā)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、月經失調、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。膳食總的原則要禁忌大熱、大寒的飲食,保持寒熱均衡。這段時期也不適飲用過肥膩的湯品。
在此節(jié)氣的飲食調養(yǎng),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(xié)調平衡的膳食,禁忌偏熱、偏寒、偏升、偏降的飲食誤區(qū),如在烹調魚、蝦、蟹等寒性食物時,其原則必佐以蔥、姜、酒、醋類溫性調料,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涼,食后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;又如在食用韭菜、大蒜、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,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。在思想上要保持輕松愉快,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(tài)。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、定時睡眠、定量用餐,有目的地進行調養(yǎng),方可達到養(yǎng)生的最佳效果。
趣味民俗
豎蛋
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,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“豎蛋”試驗。這一被稱之為“中國習俗”的玩藝兒,何以成為“世界游戲”,尚難考證。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:選擇一個光滑勻稱、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,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。雖然失敗者頗多,但成功者也不少。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,故有“春分到,蛋兒俏”的說法。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。
放風箏
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。尤其是春分當天。甚至大人們也參與。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,鰱魚風箏,瞇蛾風箏,雷公蟲風箏,月兒光風箏,其大者有兩米高,小的也有二、三尺。市場上有賣風箏的,多比較小,適宜于小孩子們玩耍,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,較大,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。
粘雀子嘴
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,每家都要吃湯圓,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,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,名曰粘雀子嘴,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。
【本文屬企業(yè)供稿,僅傳遞信息,不代表本網觀點】
編輯:中國集成吊頂網—仙仙